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四川党校报 > 2025年 第7期 > 第8版 文化广角
慎思明辨 行稳致远——从马理论专业到基层党校的“半年记”
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09日 部门/单位: 文: 图: 签发人:
文章作者:□李思璇

转瞬之间,我作为专职教师加入通江党校已然半年有余。思绪悠悠飘荡,回首二十载的求学生涯,感慨万千。本科时,选择就读新闻学专业,是想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,做时代的见证人和记录者;研究生时,我又选择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,一心想要探寻科学社会主义的真谛,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;毕业后,选择成为一名基层党校教师。于我而言,这既是得偿所愿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
严于律己、谨言慎行,滋养师德高尚的“正气”。初到党校的我,面对未来虽满是迷茫,但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亦是十足。在一次次的试错与锻炼过程中,我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节奏。刚到单位的第二周,领导便给我安排了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——担任职级公务员进修班班主任。当时的我,内心忐忑不安,全然不知该如何与那些年纪和资历都远超自己的学员们相处,缺乏自信无疑成了我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最为苦恼的问题。记得当时有一位学员因为想要调换座位而情绪略显激动,我为了缓和气氛,赶忙接过茶杯倒了水递给他。没承想,转头就被领导批评了:“你是班主任,不是服务员,作为老师要摆正自己的立场。这是无理要求,党校有党校的规定。”

沉着思考、冷静分析,涵养坚定信仰的“静气”。在各种能力中,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,党校教师更应如此。党校教师通常要担任党员干部学习的设计者、引导者、组织者和研究者等多重角色, 为党员干部学习提供助力。围绕这几种角色,我们就必须要在各项专业能力上下功夫,求发展。来到党校之后,我先后参加了“新进人才培训班”“优秀青年师资培训班”等专题学习,听名师授课、学时政精华、谈教学之得。这些经历不仅使我积累了知识、开阔了视野,更对党校教师这一身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。作为教师更要筑牢自身的理论根基和知识谱系,及时关注各类会议、研读文件,准确理解党中央精神和关切本地实际。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根据学员的差异化特征,跳出“单向灌输理论”的传统模式,让课堂有热度,引发学员思考和互动。

融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练就融入群众的“地气”。对口帮扶工作也同样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。从象牙塔走向青水坝,我成为青峪镇青水坝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员。刚接到帮扶任务的我,心中充满了激动与不安——激动于具象化的“为人民服务”,同时也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让群众真正满意。帮扶期间,为村民宣讲政策、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……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,都让我加深了对人民至上和向下扎根的体会,也更加明白用好调查研究这一“传家宝”的重要意义。“这几年房子建了,路通了,我们没什么困难。”村民大会上,看到乡亲们脸上露出的笑容,或是听到他们对党委、政府工作的肯定,我都会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。

短短半年时间,不呼口号,不讲慷慨激昂的陈词滥调。我想扎根基层党校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,就是起笔于专业理论,落笔答时代之问。对于知识保持进取之心、对于教学保持真诚之心、对于科研保持严谨之心。尽管有挫折失败,但这正是促使我去学习更多知识、积累更多经验的动力。我相信只要保持初心不变,勇于迎接挑战,就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。

(作者单位:巴中市通江县委党校)


  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© 2009 - 2025
  • 蜀ICP备10001505号